从15岁开始汇通资管,如果你拥有一种“过目不忘”的本领,会是什么体验呢?
2000年,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记忆学专家詹姆斯·麦高夫教授,收到了一封署名“AJ”的信。写信的人说自己拥有惊人的记忆力,但这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。因为她几乎无法忘掉任何过往,每一天的经历都会像电影一样反复在脑海里播放,令她精神濒临崩溃。于是,她求助于科学家。
麦高夫教授起初有些怀疑,但仍决定展开研究。经过沟通,他得知AJ,本名吉尔·普莱斯,生于1965年。从15岁起,她就能清晰记住每天发生的事情,而且坚持写日记。于是,研究人员设定了对照标准,对她进行了多项测试。
展开剩余81%结果令人震惊汇通资管。
在一次测试中,她被要求说出1980年至2003年之间,每年复活节的日期。她不仅迅速写出正确答案,还能描述当天发生的细节。研究人员对照她的日记,几乎完全吻合。更神奇的是,她能准确说出历史事件、自然灾害、电视剧大结局的时间……因此,她被称作“活人日历”。
科学家们为她的能力取了一个名字:超常自传式记忆,简称“超忆症”。这意味着患者能像写自传一样,准确回忆某一天发生的事情,甚至包括当时的感受和天气。吉尔·普莱斯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例被确诊的超忆症患者。
随着报道传播,类似的案例也被发现。比如美国男子布拉德·威廉斯,他的记忆就像“人体谷歌”。只要有人提问,他就能立刻调取大脑中的“目录”,准确回答。曾经在一场比赛中,他凭借记忆答对了18道历史题,比使用搜索引擎的对手还快11分钟!
不过汇通资管,科学家们很快注意到汇通资管,超忆症并非单纯的“天赋”。一些心理学家认为,患者可能是过度沉迷于回忆,才使得大脑反复巩固了记忆。比如吉尔从小坚持写日记;另一位患者鲍勃·彼得雷拉则习惯反复整理过往经历。他们的“强记忆”或许与这种习惯有关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超忆症患者都靠“训练”获得记忆力。澳大利亚的丽贝卡·沙罗克声称,自己能记得出生12天时被父母放在车座上拍照的情景,还能清楚描述婴儿时期的感受。她甚至出版了自传《我的生活是个谜》,详细记录了童年的经历。这让科学家怀疑,超忆症可能与大脑的结构和运作机制相关。
研究发现,普通人会遗忘一部分记忆,尤其是无关紧要或负面的经历。但超忆症患者的记忆没有筛选功能,不论好坏都会被完整保留下来,就像大脑自动运行的“硬盘”。这虽然让他们具备超强的记忆力,却也带来严重困扰。
例如,沙罗克不仅是超忆症患者,还患有自闭症。她形容自己的记忆像一部无尽的电影,昼夜播放,让她痛苦不堪。有时,她回忆起童年的某个场景,甚至会再次体验当时的情绪,这让她难以摆脱过去。吉尔本人也有强迫症,习惯把工作文件整理得一丝不苟,否则就无法安心。
换句话说,超忆症并不是“学霸的利器”。很多患者的学习成绩普通,甚至在逻辑和理解力上与常人无异。研究人员还发现,他们也会产生“虚假记忆”,有时错误率甚至更高。2013年的一项实验表明,超忆症者在判断模糊词语或回忆图片细节时,出错次数并不少。
正如麦高夫教授总结的那样,超忆症真正的问题不是“记得太多”,而是“无法遗忘”。这就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上常常承受巨大压力。
尽管如此,科学家们依旧认为超忆症有研究价值。比如,有些患者能在艺术创作中汲取灵感。画家尼玛·维瑟原本是跆拳道选手,但凭借惊人的记忆,他能把脑海中看过的画作细节完美重现,最终成为知名艺术家。
记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。正如教育家培根所说:“一切知识,不过就是记忆。”也许未来,超忆症的研究能为阿尔茨海默症等记忆障碍提供新的突破口。
不过,对于患者本人来说,这种“超能力”更像是一种负担。毕竟,忘记一些痛苦,才是生活继续下去的必要条件。
发布于:天津市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